[ reg ]
[ reg ]
 
  首页 >> 崛起论坛 >> 亲友主场 >> 查看帖子
   本版版主:干建勇   
   干氏名人--干祖望  
    
    姓名:干建农 总版主
    
    户籍地址:
江苏省南京市白下区
    积分:22946
    最近:18-08-04
  发表:2008-08-01 13:49:05 人气:638 回复:1 查看用户信息 回复该贴 给干建农发站内短信 楼主

  干祖望,男,1912年9月生。现任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喉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江苏省中医耳鼻喉科学会名誉主任等职。获江苏省政府“优秀教育工作者”奖章。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为中医现代耳鼻喉科奠基人之一,学验具丰,擅长耳鼻喉科、口腔科等疑难杂病的治疗。主要著述有《尤氏喉科》、《中医喉科》、《孙思邈评传》、《干祖望耳鼻喉科医案选粹》、《干氏耳鼻喉口腔科学》、《干祖望医话》和《干祖望经验集》等。历任高等院校教材《中医耳鼻咽喉口腔科学》主编、副主编。
  工作简历:
  职 务 终身教授 职称 主任医师、终身教授
  1933(22岁)~1946年(35岁)在上海金山区个体开业
  1946年(35岁)~1951年(40岁)在上海松江区个体开业
  1951年(40岁)~1956年(45岁)在上海松江区第四联合诊所工作
  1956年(45岁)~现在(92岁)在江苏省中医院研究所,省中医院,南京中医学院(南京中医药大学前身)工作。
  著作及成果:
  1.主要论文有《中医要推陈出新》,1989年10期《江苏中医》等百余篇
  2. 发现并提出理论与处理手段的“疾源性咳嗽”已被全国中医承认及依法(我的理论手法)处理,谈及“疾源性咳嗽”的论文不下十篇,已在全国刊物发现。
  3. 首创“中医辨证”的方式,已为全国青年中医所采用,(见《干祖望经验集》),使教者言之有物,学者有纲可循,用者规矩在手,填补中医一大空白。
  4. 用“中介症”来补充中医现有学说的死板,凝固无变化的缺点。
  5.社会、学术团体兼职:
  全国中医 耳鼻咽喉科学会 名誉会长
  江苏省中医耳鼻咽喉科学会 名誉会长
  年逾九旬的干老对中医的热爱一如既往。干老以“茧斋”命名书房,意味着他将与书相伴一生。
  执着豪放的个性,九死不悔的职业操守,生活的苦行主义,这是名医干祖望独特的人格魅力。
  干祖望17岁跟师学医,21岁悬壶济世,在临床第一线打滚已有60余年。在这激情四溢的60年里,他曾以滴水不漏的一纸医案攻克米业巨商的恶疾而扬名浦南,他曾在中医生死存亡时奋笔疾书,为争取中医地位鼓与呼;他曾为中医耳鼻喉科的创立“衣带渐宽终不悔”,却在业务红火之时绝意名利,退隐江湖,开始人生第二次苦读……60年弹指一挥间,今天的干老虽寿逾九旬却周身洋溢着青春活力。这位“工作重于生命”的儒医依然“说真话,做实事”,迟迟不肯敲响“廉颇老矣”的钟声。
  学术成就
  充实“三因”学说;把“四诊”扩展为望、闻、问、切、查“五诊”;设计出“辩证公式”,使教者言之有物,学者有则可寻,补上千古医学的空白;写有80万字的《野参外科学》,成为中医外科界一片西医化狂潮中的中流砥柱;中医没有喉科学,用外科学来补充,补上了一个学科空白;晚年目睹全国中医西化之风严重,开展“救亡”工作,撰写了《新医医病书》。
  弟子眼中的大师
  干老孜孜不倦地在中医急诊学领域内耕耘60载,著作等身,桃李遍地。他对弟子毫无保留,将毕生经验倾囊相授。为参加“名医师带徒”活动,他不顾年事已高,有病在身,义无返顾南下,让弟子们感动不已。干老视病人如亲人,出诊时对病人加号从不抱怨,认真接诊,没有丝毫马虎。他对中医事业的追求、献身精神值得我们用一生去学习。

网易BLOG地址:http://nong0916.blog.163.com

新浪BLOG地址:http://blog.sina.com.cn/nong0916

    ——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姓名:干建农 总版主
    
    户籍地址:
江苏省南京市白下区
    积分:22946
    最近:18-08-04
    网站身份:副管理员
发表:2008-08-01 13:55:26  查看用户信息 引用回复该贴 给干建农发站内短信
   访干祖望
第1楼

  【人物档案】干祖望,1912年生,江苏省中医院教授,中医耳鼻喉科奠基人之一,中国中医药学会耳鼻喉科专业委员会委员,擅长治疗耳鼻喉科各类疑难杂症。 
  【解说】在江苏省南京市,许多人都知道有一位藏书状元,这位状元是1990年经过数百人的角逐,由江苏省文化界的人士共同评选出来的,他就是江苏省中医院的著名中医干祖望教授。 
  【江苏省中医院教授 干祖望】我从小看书看的多,就看到一本书是《名医林园》,这本书上有一个例子,说一个人怕冷,吃热的药就越吃越坏,给他吃冷的药治好了。后来我也碰到一个年轻患者,他有7年病史了,冬天冷的要命,要盖好几床被子,他来看耳聋病,我就跟他说,除了我把你的耳聋看好,你的那个病我也可以试试,他说那太好了,我不像别人用热药,人家冷的病都吃温的药,但我非得不这样,我加冰,这个病就治好了,那么这个就是看书得来的,你不看书怎么知道的。 
  【解说】干祖望1912年出生于上海市金山县,五岁时就被家人送进了当时金山县有名的姚家私塾读书,十三年后,已经能够对四书五经脱口成诵的干祖望被当时的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免试录取,就在他即将与水墨丹青结缘时,一次偶然的机遇,使他走上了行医之路。 
  【江苏省中医院教授 干祖望】我准备到刘海栗的那个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去读书,但我家旁边有个邻居他年纪比我大一些,他父亲叫他去学中医,他不愿去学习,他去学中医,我去上海读书之前半个月,两个人坐在一起聊天,他说我英文也蛮好的,去搞中医一窍也不通,我说,我也真可惜的,我知道你是国外回来的,去搞美术也很合适,我假设是去搞中医就好,他说我假设学美术就好。那么我们两个人调换,我们自己调换起来的,结果我就去搞了中医。 
  【主持人】现在看来,如果干老当时进了上海美术专科学校的话,中国画坛上或许会多一名怪杰,但中国的中医界就一定是少了一名泰斗,说是泰斗,干祖望真是名副其实,早在四十年代,中国出版的《当代医家传略》中就对他有过很高的评价,尤其是在中医耳鼻喉科界,他可称得上是中医耳鼻喉科的第一人,因为是他在1951年第一个挂出了中国传统医学史上的第一块"中医耳鼻喉科"的牌子。 
  【解说】1951年,干祖望结束了个体行医生涯,走进了上海金山县城厢第四联合诊所,就在这里,他发现西医有很多检查疾病的方法和手段较之中医更为科学,这一切让这个对新生事物满怀热情的乡间医生大开眼界,从此他也戴上了西医用的检查眼镜。1953年,干祖望毅然来到了北京中直机关第二医院,成了专业进修西医耳鼻喉科的第一位中医师。 
  【江苏省中医院教授 干祖望】鼻子病、耳朵病基本上我们先人都有的,中医宝库里有的,喉咙病中医没有的,中医是把咽作为喉咙的,那么中医是没有喉科的,真的没有喉科的,中医现在即使有点喉科,这点喉科基本是用不起来的,我现在是这样子的,用西医检查,把所有的病暴露了,基本上可以看到的看成它是一个外科病,那我用中医的外科的理论,中医外科的手法,把它引用过来,来延伸到耳鼻喉的外科,我用中医外科的办法来治疗的,我是这样子的。 
  【解说】1956年干祖望所著的中国第一部《中医耳鼻喉科学》问世,1987年中华全国中医耳鼻喉科学会成立,他出任了第一任理事长,实践中干祖望推崇西医先进的检查手段,但在治疗上,他则强调应把中医的辨证论治放在首位。 
  【江苏省中医院教授 干祖望】比如说喉咙底下的小血管的检查,我们中医是查症的,查症查出来了,小血管扩张的,它是心火旺,假如那个粘膜萎缩的,脾虚,假如是整个充血的,风热,有个痰扒在里边的,痰烧,所以说不是真正的中医,对这个症是辨别不出来的,只有用中医的东西把它搞出来。 
  【主持人】许多听过干老讲课的人,都这样评价他的教学,说听干老讲课,和听侯宝林的相声一样过瘾。因为干老博学多识,上至天文地理,下至三教九流,在干老讲来,都很是生动形象。而对干老的医案,专家们的评价则是:每案无雷同,字斟名酌,集医、哲、理于一体,诗、联、骈于一章,既是精辟严谨的医学论文,也是妙笔生花的文学佳作。对于这些褒扬,干老自己则认为主要是读书多的功劳,他说我的生活中,前面的向导是书,工作中的帮衬是书,做我后盾靠山的还是书。 
  【解说】干祖望姓干,他那瘦小的身体也实在是干瘦的可以,但他的周身却洋溢着与他的年龄和身材形成强烈反差的"精、气、神"。已经90高龄的干祖望思维敏捷,谈吐幽默,许多他治好的病人也成了他家里的常客。 
  【患者】我这喉咙不舒服有十几年了,在十几年当中,特别是90年代初期的时候呢,我感觉很严重,每天晚上都要起来吐痰,总是觉着这个位置不舒服,平常不舒服就是去买点喉片吃吃,应付应付,在97年的时候,经过朋友介绍到干老这边来看,干老给我开了7服药,让我试一试,七服药吃完了以后,就感到很轻松,我就继续来看,前后一共吃了大概有四十来服药,就完全好了。 
  【解说】干祖望读书、藏书、教书、写书可以说与书打了一辈子的交道,用著作等身来形容他也毫不为过,而说起他对中医学的贡献,也真称得上是"学高望重扬天下,耳鼻喉科第一人"。

网易BLOG地址:http://nong0916.blog.163.com

新浪BLOG地址:http://blog.sina.com.cn/nong0916

    ——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1/1页 1条 10条/页

论坛图例: 发贴者信息  引用留言  删除  编辑  发站内短信 
回复该贴(划勾则可以直接回复该贴)

加入收藏 | 关于本站 | 设为首页 | 与我联系 | 管理入口

  2008-2023 版权所有 苏ICP备08022975号
 Server:78Ms  DB: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