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八秃帖木儿曾随郑和下西洋
|
|
|
 姓名:干建农 总版主  户籍地址:江苏省南京市白下区 积分:22946 最近:18-08-04
|
发表:2008-09-22 23:31:11 人气:1011 回复:2
|
楼主 |
干八秃帖木儿曾随郑和下西洋
泉州“铁锚”系郑和遗物
记载郑和下西洋的电视连续剧《天朝使臣》在泉取景的消息公布后,泉州陆续传出与郑和下西洋有关的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石狮市博物馆李馆长大胆推测,现陈列在泉州开元寺古船陈列馆中的“铁锚”,系当年郑和下西洋的遗物。
郑和“镇海神针”
石狮流传着一个故事:郑和第五次下西洋时,船队停泊在泉州港。出海时,船队经过石湖洋面,突遇狂风,情况危急,郑和遂下令将“镇海神针”投入海中,顿时风波平息。
石狮博物馆李国宏先生认为,石湖村民传说中的郑和“镇海神针”,极有可能是当年郑和船队遗留下的一个铁锚!
据介绍,现陈列在泉州开元寺古船陈列馆中的“铁锚”出水于1981年9月,系古代巨型四爪铁锚,除了锚杆首部及锚爪稍有破损外,基本保存原样。据推算,使用该锚的船舶可载重400吨以上。
福建省机械研究所对“铁锚”取样检测,推测其形成时间约500至600年之间。国家海洋局第三研究所对该锚表层附着的海生贝壳进行鉴定,发现附着物主要有牡蛎、红巨藤壶、单体珊瑚、猿头蛤、三角藤壶、华美盘营虫。以上除牡蛎外,其余均生长于偏外海、高盐的暖水种贝类,不可能在低盐、低水温的内海水域(如蚶江石湖澳)生存。这表明古锚沉埋之前曾经随同船舶航行过高盐、暖水海域,从而附着了以上的海洋生物。
这些事实,同郑和船队下西洋航线所经的地带水文条件相吻合,相关人员推测:古锚极有可能系郑和下西洋船队之遗物。
石狮流传《郑和航海图》
除了铁锚之外,石狮博物馆李馆长还指出,种种情况表明,郑和与石狮的渊源颇深。
李馆长介绍,明、清以来,泉州沿海从事航运的人家,大多保存各种类似《郑和航海图》的手抄航海针经。
明代的航海文献中,两种海道针经《顺风相送》和《指南正法》中,还分别记载有三条从石狮祥芝港起航,前往渤泥、彭家施阑、杉木的航线,以及祥芝往澎湖的“针路”。
石狮市博物馆在开展社会调查时,了解到石狮蚶江、石湖一带长期使用一种称为“太平笼”的竹制船具,主要用于帆船遇有风暴时控制船只的漂流风向。当地从事航运的水手介绍,相传“太平笼”的技术是当年郑和远航船队驻泊石湖时所传授的。
明初,为巩固海防,当年闻名全国的“永宁卫城”位于现在石狮市永宁镇。郑和曾抽调沿海卫所将士随同下西洋,充当护卫,事后有功人员均得到封赏。
泉州海交馆考古人员刘志成先生提供的一份资料表明,曾随郑和下西洋因功封赏的石狮永宁卫所将领共有8名,分别是:干八秃帖木儿、钟王宣、李实、潘佑、宋德、穆斌、徐海、李忠。
现在永宁古街还保留一条名为“干厝巷”的小巷,系因随郑和下西洋的干八秃帖木儿而得名。
原文网址: http://www.qzwb.com/gb/content/2005-02/02/content_1527041.htm
|
 网易BLOG地址: http://nong0916.blog.163.com
新浪BLOG地址: http://blog.sina.com.cn/nong0916
——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
|
 姓名:干建农 总版主  户籍地址:江苏省南京市白下区 积分:22946 最近:18-08-04 网站身份:副管理员
|
|
 姓名:干秀萍 VIP会员  户籍地址: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 积分:3101 最近:14-04-0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