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姓名:干秀萍 VIP会员  户籍地址: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 积分:3101 最近:14-04-01
|
发表:2008-09-30 15:02:47 人气:512 回复:1
|
楼主 |
"干窑"与"千窑"之辩
对于干窑来说,它的窑业是一种辉煌,而它的名称却是一种有趣的尴尬;很多人习惯于把干窑称为"千窑";从汉字的造型来说,"干"与"千"形近,容易造成误认;据陆勤方先生考证,现在可以见到的县志;府志中,只有万志和许志中出现"千家窑镇";但万志在卷二"乡镇"和"仓厫"中却又三次写到干窑,引杨志的一处也是"干家窑镇",只有引章志的两处是"千家窑镇";许志在卷首"嘉善县境图";卷四"市镇";卷二十五"仓储"和卷三十三"物产"四处记到窑,三处均为"干家窑镇"(干窑镇),只有引自章志的一处(卷四)为"千家窑镇";有意思的是,万志和许志中出现"千家窑镇"的文字均引自章志,而章志中能见到的又均为"干家窑镇";这就不能不令人怀疑作志者难免粗心大意,因为古书抄写时,"干"与"千"的确不易分辨;这使干窑的名称成为一桩悬案。
好在历史有时并不仅仅藏在信史中;在信史不能充分表达的时候,野史和传说就登场了;据传,晋人干宝(《搜神记》作者)"秀三一枝在半逻(今海盐半路),又有在嘉兴今之北干桥一带,及干沈村与干窑村是也";在《续修干氏宗谱》(谱始修于唐贞观二十二年(648)前,续修于清康熙三十六年)中,曾记有干宝家族"至三十一世"在海盐半路(逻)的一枝,曾迁居到干窑一带生活;这样,干窑镇(早期名干家窑镇)得名似乎就显得很自然了:干宝的后裔在流浪的途中,来到这块水草丰美的水乡泽国,定居下来,从事烧窑制陶,从而肇始了干窑一地窑业;这块地方也因干宝后裔的努力,渐渐形成窑业的特色,并因之而成名。
牵扯上干宝之后,干窑的得名变得美丽起来,好像沾上这位文学名家的灵气;这样的传说往往因过分的美丽变得不可信起来,但谁能断定美丽的传说绝不可信,而信史总是真?有时,传说就是真理,只是我们无法证实而已。
但有一点可以确定:干窑成市镇却是因为窑业的发展;窑业成为了干窑一块永不褪色的胎记。
原文网址: http://bbs.jiashan.gov.cn/bbs2008/viewthread.php?tid=19704
|
 愿干氏家族越来越兴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