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梅园大桥 梅园大桥位于鄞江镇北面三公里大桥村内,村因大桥而得名。该桥始建于宋,清同治五年重修。属典型的江南石墩木结构风雨廊桥 ,桥上附造一亭,可供路人憩息乘凉,因年代久远,梅园大桥在一定程度上略有损坏,一九九五年集资重修,重檐飞阁,再现原来风貌。清朝晚期曾有桥匾二块;桥北堍为“雄胜古迹 ”。桥南堍为“路接宝岩”。 十八、徐桂林石牌坊 徐桂林石牌坊位于鄞 江镇梅溪村境内的金岩寺旁,牌坊计有二座,呈“井”字形。 其石牌坊一为陵墓甬道之入 口,中间穿榫镌刻:皇清故武略骑尉营千总浩赠奉直大夫刑部主事诏表义行鄞县徐府尹之封 茔 
两柱对联为: 千里云山如视掌百年德义望传人 其石牌坊二为陵墓穴 冢之望门,中间穿榫上镌悬刻“圣旨”二字。下书“乐善好施”,上首镌刻“道光十三年九 月”。下首镌刻“旌表营千总徐桂林”。两柱对联为:〖ZK(〗明试以功表厥宅里赏廷 于世佑我后人〖ZK)〗今石牌坊保留完整,已被鄞江镇人民政 府定为镇级文物保护点。 十九、楂祖庙 楂祖庙原称祖庙,又称康孝子庙,位于鄞 江镇北面梅 锡村西部群山环抱之中,古木参天,风景优雅,是一个极理想的风景旅游胜地,鄞江镇镇级 文物保护点。相传南宋初期,金兀术入侵中原,宋高宗康王赵构弃建康奔难明州,军卒行 旅出身的康氏用锡,又名文英,事母至孝,为避兵乱,背母逃难至此栖身。时值瘟疫流行, 其母患疾,康用锡略知医药,以植楂而供亲,母痊愈,当坊四邻病者纷乞其果而食之,皆 愈。后人思其孝德立三庙。即蜃蛟东庙,梅锡祖庙,梅溪南庙,一木置三偶,四时香火,千 秋享祀,每年八月初十日祭神。 对于故乡鄞江的记忆最熟悉的莫过于村北的鄞江桥和村南的悬慈庙了,在儿时的记忆中悬慈庙好像是生产队堆放农具的一间仓库,破落而简陋……重建后的悬慈庙香火虽非镇上的它山庙兴旺,但对于生于斯长于斯的父老乡亲们来说,逢年过节到庙里祭拜祖上还是必不可少,偶已有些许年没去悬慈庙了,不知庙里的香火还旺否?说起村北的鄞江桥现在的鄞江人不免有几分惋惜,哎,有啥办法呢?那只能是廊桥遗梦吧!记得小时候偶的父亲常在桥下撒网捕鱼,一网下去总有不少收获,运气好的时候还能捕上几只螃蟹,母亲把鱼烧成各种吃法,印象最深的莫过于鲶鱼年糕汤了,那个鲜啊,连鲍鱼和鱼翅都无法相比……前段时期偶听说深圳海天集团出巨资准备打造它山堰旅游休闲区,看来鄞江这只山鸡变成凤凰的日子不远了。 “百梁桥”,说是浙东地区最大的廊桥。 与市区的江东七塔寺相对, 有一对联: 百梁桥,百根梁,梁梁浸水水浸梁; 七塔寺,七个塔,塔塔朝天天朝塔。 传说它山堰完工后,贸县县令王元伟又在漳溪上放了三个木鹅,木鹅停止前进了,说明水流缓慢要排放。于是又建了三个碶闸,分别是上水碶、下水碶,迎春碶。 迎春碶即石碶,镇以碶名:石碶镇 说说梅树。 宁波向西看到最高的山是锡山,89年我在那里工作时爬上去过。附近有小山叫芝山,梅树产于芝山,叫芝山老梅。但现在看不到一颗梅树,令人怀疑。 芝山老梅分了三段: 1、 它山堰的梅树桩 梅树桩在水下千年不烂,说是有灵性了,有人把柴刀掉在水中,伤了梅树,有鲜血渗出…… 水浅的时候可以看到这根巨大的梅树桩。 2、 绍兴大禹陵的大殿主梁,真的还是假的? 3、 运到甬江岸边,原打算作军事要塞用,慢慢的,化成了废墟,地名:梅墟。 去宁波会展中心看车展,顺便到附近的梅墟去看遗迹啊,不过与第一点矛盾,水下千年都不烂,怎么会墟掉?真的是“灵性”? 原文网址: http://www.yjzx1983.com/showtopic-72-1.asp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