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g ]
[ reg ]
 
  首页 >> 崛起论坛 >> 历史追忆 >> 查看帖子
   本版版主:干生洪   
   [仙溪镇辑]初访大荆蔗湖与仙溪北阁  
    
    姓名:干建农 总版主
    
    户籍地址:
江苏省南京市白下区
    积分:22946
    最近:18-08-04
  发表:2008-10-14 21:30:14 人气:909 回复:4 查看用户信息 回复该贴 给干建农发站内短信 楼主

  
                [仙溪镇辑]初访大荆蔗湖与仙溪北阁


第一次来大荆片,是为了游显胜门景区...
第二次孤身一人来大荆片,是为了看龙西乡的章伦墓和仙溪南閤牌楼群...
这一次,就是很直接的去仙溪北閤,幸好有友人带路,不至于没头脑瞎撞...
只是因为连续三天暴饮暴食胃疼痛,状态不佳,兴致大减...
在大荆蔗湖等车,因为车要等很久,所以才找空档逛了攀龙坊和干姓祠堂...
下次还去那边的话,很想去智仁乡看看那个忠义祠的大台门...

仙溪南閤北閤的“閤”字其实是“门”里作个“合”,但现今一般都用阁字通用的多...
仙溪北閤是我本家李姓聚族而居之处:
为唐太宗李世民后裔,唐朝第十九位皇帝唐昭宗李晔(867年—904年)的第十五子靖王之后...
始祖李纯忠,号平心翁,原居温州茶山。第十八世祖惟心游雁荡,见北閤适于隐耕,才迁之...

2006年年末刚推出的第一批温州市历史文化村镇:
其中乐清市仙溪镇北阁村,乐清市城北乡黄檀硐村和乐清市淡溪镇黄塘村
作为乐清市的历史文化名村一并入选...
明朝隐逸诗人李经敕、清朝一代孝子李林蔚、清朝武科进士李振镳;
近代名流李子瑾、中科院士李邦河都出自北阁,能不谓是人杰地灵乎?。
===================================

摘录下网络他人对于仙溪北阁的记载:(有他们的这么详细,我也就不废话了。)。

       仙溪北阁村上的民居皆坐北朝南,以溪石铺路,以溪石砌墙。几十条小巷辐射全村,外通大街内接门庭。众多的大宅院保持明清的建筑风格,其中的宝耕堂是合院式大院的典型之作。宝耕堂俗称“周围里”,建于清道光年间,结构完整多套,很像一个“回”字。宝耕堂背依北屏山,旁邻翠岚园,环境清幽,花气袭人,是诗人李子瑾、名医李郁周的故居。村上的三座三进大宅院是北阁民居的代表作。它们的主体建筑前后三进,三进之间各有天井,门户两两相对,间间面向天井,游廊厅堂四周贯通。每逢庆寿婚典,一座大宅院能设一百多席酒宴,灯火辉煌,宾客云集,唱戏奏乐,排场非凡。

       叙伦堂俗称“老三退”,建于明末清初,地平面前低后高,后厅高于前厅,前厅又高于门厅。大门进来层层递进,层层增高,建筑风格庄严古朴,与“家庙”类似。门窗上的木雕古色古香,岁月的沧桑掩盖不住斑驳的苍颜。

     宝善堂俗称“上三退”,建于清道光年间,是孝子李林蔚、孝节翁氏的故居,大院内的“孝思纯笃”匾、“品行端方”匾寄托着主人的教育理想,“君异清风”匾、“大年式彀”匾尚留祖上书香遗风。宝善堂是北耕读传家的典范。

       宝亲堂俗称“下三退”,建于清同治年间,大院端庄肃穆,气势威严,是北伐时国民革命军浙江游击队的发祥地,是游击队司令、进步将军李价人的故居,也是清代举人李林珍、清代进士李振镳、民国学士李林源的故居。大院内的匾额透出缕缕幽古雅韵,厅堂上的捷报记录了主人当年的荣耀。北阁是一个尊礼重义之乡,生活在大宅院里的家族相处和睦,长幼有序。

       《乐清县志》记载,北阁村开发于晋代以前,距今有两千余年历史。它枕山、环水、面屏。《北阁李氏宗谱》记载,唐朝以前北阁居民大多姓潘、吴、蔡,至明朝初年,唐昭宗后裔李纯忠从温州茶山迁居此村,家族逐渐繁衍发展,北(门中加合)村成了李姓聚居之地。它西去永嘉,北邻黄岩,一条古驿道连接温州、台州。北(门中加合)古街临水造宅,昔曰店铺密布、商业繁荣,每逢节曰喜庆,挂灯结彩,山欢水笑。一条古水圳绕村而流,圳上的石条桥六十多条,呈现出“明圳粼粼门前过,暗圳潺潺堂下流”的景象。村外建于晋代的崇宁寺只留废墟一片,旁边的双溪书院书声依然;村东的镇风庙已成为学堂,钦旌孝子、贞节石牌坊仍在讲述昨天的文明;村西用来舂米、磨麦的石碓、石磨遗迹犹在,旁边两条七十二级的石上涛声依旧;远去的古城门只留下几条石阶,砥水殿里的香火长年不绝;街中的牌楼早已销声匿迹,李氏宗祠里的古戏台风貌依旧。北閤可与楠溪江的苍坡齐名,可与泰顺的廊桥媲美。
==================================

--想不到,攀龙坊离大荆西站这么近,干昌祖的攀龙坊远近闻名...
牌坊前就是蔗湖,污染严重;因赶时间,也暂时踩个点,熟悉下路,以后细访...

攀龙坊是明嘉靖年间为干昌祖而立,乐清县志载干昌祖,明景泰年间举人。
匾额上却是明景泰进士,不晓得是乡进士(举人)出身,还是真进士,有待考证。
授宣内阁笃理銮梁官居极品,“宣内阁笃理銮梁”暂时还查询不到是啥官职,又咋个极品法。
牌坊高约6米,宽8米,牌坊匾额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壬午年夏月重修。
“文革”时期,牌坊受损,后经过多次维修才保存现有规模,
1983年被乐清人民政府公布为“浙江省乐清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宋王十朋《祭干御医文》中的干御医就是庶湖村的先祖。
==================================

--这石缸就是在蔗湖的干姓祠堂里,昨天去的时候,祠堂里正在作戏,热闹非常。
这孩子正想往石缸里放纸船,他的这种纸船折法和我小时侯的折法一样,哈。

其实这并非石缸,而是石捣臼,是明朝留下来的石质用品。
半径为1.2米,高约1米,厚为10厘米。
原来石捣臼有十个,大小不异,但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其余九个被破坏,现有的为最大一个。
石捣臼相传是皇帝御赐的,为了歌颂当时当地一个朝中大官的清廉。
并建一个牌坊,且有9个石阶,像这种9个台阶实属罕见。
石捣臼现在就在干姓祠堂,此祠堂的柱子由木质构成,呈方形。
想必这先人就是干昌祖,古有南阁十牌坊,蔗湖十石缸之说...
==================================

--边走边逛,终于坐上了去仙溪的车。到了仙溪后,我还处于迷糊张望状态,就开始逛了。
因为时间赶,路也长,看点又多,真是应接不暇,四处顾盼...
偶尔问下这水渠,听说都是千年人工渠,这里确实不简单...
因为“老三退”“上三退”“下三退”,一间在办喜宴,一间在办丧事,都不方便进...
到了最后一间,也在门口徘徊看那水渠旁被村人拿来垫路的进士李振镳的旗杆石,也没进...
干脆,都不去,等下次来再细访。这武进士就是乐清名将李价人将军之亲叔。
跟在挑柴老人家的身后,走马观花,先观一遍,为下次细逛做铺垫。
==================================

--特地增加几幅民俗图,在北阁拍摄的照片有半G,选其中的来选登还是比较为难的。
从50张删到20张,再选再删到这最后10张,其实最后都是瞎选的,其余等以后有必要再慢慢整理。
之所以选捣麻糍,还特选两张,主要还是勾起我小时候的记忆。
当年我就是那在芙蓉镇捣臼边一边看,一边流口水的小男孩...
村民们一退一磨,糯米热气滚滚,香气实在逼人啊...
==================================

--这张更细致,在芙蓉一般是新房子落成,就是俗话“熟屋”,我才有看到麻糍。
我这一路走来,好几家在捣,算算昨天就是农历日子上佳而已。
十二月初九应该没什么特殊吧,可能是他们家有喜事或者黑白事可能。

糯米做的叫麻糍,以晚米做的称年糕。不少地方是清明做麻糍,过年做年糕。
我们乐清没那么分清楚,爱啥时候做就啥时候做,哈哈。
刚看到一篇捣麻糍的过程描写,分享下:
      做麻糍得先将糯米浸泡在水中,待胀足后淘尽沥干、上蒸桶蒸熟后,放在石臼内捣烂成团后起舂,再趁热拉成厚薄相当的粉团,然后嵌以馅。做麻糍时需要一定的人手和劳力。因此,常常与兄弟叔伯或邻居相约在一起做。大家分工合作,各献身手,既忙碌又闹热。年轻力壮的男子在轮番用捣杵(有檀树和石头两种)用力捣麻糍,还有一人专门负责在捣的时候掭麻糍,捣的人大汗淋漓,掭的人热得不时发出咝咝声。主妇和帮忙的女人们也在张罗着烧火上蒸,准备好摊麻糍用的团背(竹笾)、面板以及调理好馅等。在这里最凑热闹的主角要算是小孩子,他们硬是挤在一起围在石臼边看热闹,等着吃热麻糍。年纪大一点的长辈也大多在那里,抽着烟,喝着茶谈笑风生……
      用来嵌麻糍的馅种类不少。有豆沙、豇头、油麻等,还可以根据个人口味用咸菜馅或其它混合馅,也有将山里的棉花青(绍兴称艾)预先剁成碎末捣进去做成青麻糍的。麻糍的吃法也很多,可油煎、可火烤……
==================================

--谁不曾豆蔻年华,谁不曾年少轻狂?此行最高兴的是有群天真快乐的孩子一起玩,一起走访。
他们都是当地仙溪小学初中生,见我们辆一直在拍照,还都背着摄影家伙。
便都逢逢聚拢来,不仅在问东问西,后来竟是聚拢一大帮都跟随我们一起上山下山走访。
不少地方还都是他们带的路,他们的热情和天真,连我身体不适也被感染得兴奋起来。
虽然他们的大荆话我听不懂,但我也和他们使坏,把三脚架包唬烂他们说里面放“机枪”,呵。
给孩子拍了不少照,这张最自然。说他们是孩子,我也是个孩子,最多是个大孩子。

孩子身后的牌坊就是为了歌颂一代孝子李林蔚的,有这样的记载:
李林蔚,号朴山,首重教育,富而仁德。清咸丰四年,乡哲朴山,择双粘溪畔,建溪山学舍,名双溪书院。集亲朋资产办学,给讲学先贤薪资。一百五十年,教泽融在仙溪的山水之间、山乡之中。朴山公办学中年盛名,朴山公业绩光彩照人。为解水道之阻隔,筑白溪免渡塘,仙溪济艰堂;为护北之风水,建造镇风庙,延筑风水墙。造大小祠堂祭祖,建三进大屋起居。朴山公以义举名闻山乡,以孝顺名噪朝廷。兄弟友善相处,邻里和睦相爱;孝敬父母,孝顺祖宗。父亲丧,泪如泉涌,日不思食,夜不闭目。入土后,筑庐墓守孝多年。祖母卒,柩停堂后,夜间伴寝柩旁,日里焚香上食。数年之后,择良辰吉日,送祖母归茔。上坟祭拜,一天两趟,一晨一夕,风雨无阻。同治年间,御批建造牌坊,表彰孝子事迹。旁边的两座石狮子,一百多年来,陪伴着这座孝子石坊,守护着这块风水宝地。

看到这段“父亲丧,泪如泉涌,日不思食,夜不闭目。入土后,筑庐墓守孝多年。祖母卒,柩停堂后,夜间伴寝柩旁,日里焚香上食。数年之后,择良辰吉日,送祖母归茔。上坟祭拜,一天两趟,一晨一夕,风雨无阻。”
我的妈啊!天下还真有这样的大孝子啊!立十座牌坊都不为过!
对比起来我就是个无法无天的孽子了!
==================================

--这是一座清墓,图片中是墓桌,又称墓案。
和乐清大多数地方的墓葬习俗不同的是,仙溪一带的古墓都带墓桌。
我也查访过不少古墓,在乐清其他地方,几乎没看到墓葬有此类设置的。
特色,特色。当地人流行把蜂箱放在墓桌上养,反正闲着也闲着。

墓桌一般墓桌长度约三,四尺,宽度,高度 各约一尺余。
也有人不做墓桌,而是做供台,所谓供台即供奉祭品的平台。
听说此类在福建地区很流行,这乐清靠北的山区怎么有福建墓葬的遗风。
而其南的乐清其他地方就不曾,或者很少有,怪哉!
==================================

--同玩的孩子王们正想老婆婆解释我们此行的目的,孩子说得动声。
老婆婆听得入耳,这图可是很有重点的。重点就是老婆婆身后门台的对联。
“门对仙溪水,居邻五老峰。”北阁李家台门的这副对联可是传说出自康有为之手。
此联写李宅门前和宅后的景色,自然贴切。但有人从字迹的风貌神采来置疑。
不是康亲书,我不懂书法更不通,看这字怪怪,老感觉蛮难看,爬爬的,哈
据说蒋叔南学过康体书法,并替康代书过。
老康当年游北阁,户主通过蒋传话索求,确有其事,但到底是否真迹,还有待考证。
==================================

--此碑也不是简单的碑,据<<乐清历代碑志选>>记载这是块裁事碑。
碑文是:宋保义郎章显公孺人金氏墓示碑铭
撰文者:郭文垲,光绪七年(1881年)的乐清知县.
因为北阁李姓和南阁章姓因为沙石堆积在古墓上引起的纠纷,官府多次解决,都未果。
从同治年间一直诉讼到光绪八年,看来积怨很深。
乐清知县郭文垲在光绪八年做裁定后,特刻碑在此做个见证,以方便章姓后人祭拜。
南阁章姓原籍福建建浦城,五代后晋天福年间(公元940年左右)始迁入南阁。
章显系章纶十世祖,宋仁宗时官保义郎。
我们在分辨碑文时,孩子们也凑过来,于是玩笑问到“提手旁”+“别”会是什么字?

原文网址:http://blog.5iyq.com/html/74/11874-6634.html

网易BLOG地址:http://nong0916.blog.163.com

新浪BLOG地址:http://blog.sina.com.cn/nong0916

    ——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姓名:干方发 卓越贡献
    
    户籍地址:
浙江省乐清市
    积分:79
    最近:08-12-31
发表:2008-10-15 10:04:35  查看用户信息 引用回复该贴 给干方发发站内短信
   Re:
第1楼

  请问下,是你自己亲自到过那里,还是网上抄的啊!~~

    
    姓名:干建钢 VIP会员
    
    户籍地址:
江苏省南京市下关区
    积分:616
    最近:09-08-03
发表:2008-10-15 14:52:38  查看用户信息 引用回复该贴 给干建钢发站内短信
   Re:一楼的看帖不认真哟,楼主在网文最后不是标注了出处了嘛?
第2楼

  以后看帖要认真哟,家族网站本身就是资料库呀,版主不可能亲历世界各地的,当然是网罗天下干氏家族资料喽,看来你对网站的功能还是不太了解呀,嘿嘿!
    
    姓名:干苏宁 VIP会员
    
    户籍地址:
江苏省镇江市京口区
    积分:3815
    最近:11-03-03
发表:2008-10-15 17:51:03  查看用户信息 引用回复该贴 给干苏宁发站内短信
   Re:
第3楼

  初来乍到的,先顶一下!
    
    姓名:干光军 卓越贡献
    
    户籍地址:
浙江省温州市乐清
    积分:349
    最近:12-04-10
发表:2008-10-17 08:40:46  查看用户信息 引用回复该贴 给干光军发站内短信
   Re:
第4楼

  介绍得很详细,本人就生活在这里30年了!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1/1页 4条 10条/页

论坛图例: 发贴者信息  引用留言  删除  编辑  发站内短信 
回复该贴(划勾则可以直接回复该贴)

加入收藏 | 关于本站 | 设为首页 | 与我联系 | 管理入口

  2008-2023 版权所有 苏ICP备08022975号
 Server:47Ms  DB: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