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川南片区干姓来源世系考
|
|
|
 姓名:干永智 普通会员  户籍地址:四川省成都市市辖区 积分:35 最近:13-05-20
|
发表:2009-06-07 17:55:54 人气:864 回复:1
|
楼主 |
川西川南片区干姓来源世系考

以下内容均摘录于族谱:
凡川西川南片区干姓之孙,其发祥地皆为夹江县南门外八里之青龙埂(后人称为干渡河)。世祖元宝公率其弟福宝(改姓徐)、季宝(改姓黄)公由湖北省麻城县孝感乡移民来川落户夹江。时间为元末明初(约为公元一三六八年前后)。繁衍至七八九代,后裔陆续迁徙各县。据民国九年(1920年)十五代孙莊椿作序,民国十一年(1922年)成都天章石印社版之干氏族谱成册至今八十余年,因种种原因,再无人作续谱之事。
干氏来源世系考
据民国九年(1920年)定稿之族谱记载,干氏原属古国。殷末周初干国来朝,是干之为国,宋始祖肈兴公(夫人夏氏)寄居今湖北省麻城县,四代后道冲公(夫人余氏)历任官职为西夏中书宰相,又过五代勒忠公(夫人赵氏)管至兵部员外郎,武宁军节度使。又三代后继祖公(夫人董氏)初历戎行,后因时事日非乃隐居不出,又过三代,元宝公携其弟福宝、季宝公由湖北麻城县孝感乡移民来川,在夹江南门外八里之青龙埂(后改为干渡河)。福宝、季宝公在河对岸之大慧庵与元宝公隔河相望。清朝同治十二年(1873年)各县汇集之资料反映:元宝公有五子,长子无后代,其余人口以二四五房繁衍较盛,二房迁居县外也较多,除夹江部分后代,散居犍为罗成铺的为七世奇献公,仁寿干家山的为九世得时公,彭山江口为正时公、柏树林为天时公,青龙场为八世明芳公,彭山观音草桥为八世登品公,郫县杨柳树为八世登玉公,宋家林为学宏公,这两支的五世为亲兄弟,双流马家寺为登极公。
三房人口较少,夹江南外一支,干坝、罐罐窑、十字路各一支。
四房居崇阳(今崇州市)三江口,人口较多,早已繁衍至十八代。双流鸡头、泉水凼、三合庙也为四房之后代。崇阳(今崇州市)三江口老四房十一世祖国柄公为修族谱历成华温郫新双汉简资仁犍乐青彭大邑夹江各县采访编撰之谱比别本较为完善,调查二四五房世系得公之力居多。夹江新开河、十字路也有一支。五房六世有刚之长字宗仑居彭山鸭子凼至十五代。宗岱一支居夹江干坝。昆山庙一支为六世有奇公之后,黄干林为有奇次子宗胜公后人。汉州(今广汉)三世祖成节子文铿至十一世止,三子文録居温江文家场。新津花桥宗达公已传至十五代。资阳一支为六世祖应双公之长子荣贵。次子荣光迁居简阳罗坑、石埝。这两支已分别传至十五至十七代,人口众多,也许是全族繁衍最多的一支人口。夹江干中坝、大石桥有五房之后代已传至十五代。崇庆牛王埝已传至十七代,干中坝已传至十九代。
原族谱有无房系之后代也就是不知其祖先的,如夹江菩萨庙、代坨、茶房、烂沟、昆山庙、代兴寺、干山偏、付祠、仙桃坡、唐庙子、贾埝子、三根桥、茅草坟坝、曹水碾、筏子山、郭沟、过贤坝、蒲埝、李子园、乐山迎春街,新津花园场,温江公平场、大土桥、曹家场、文家场、双流付碾、白蜡桥,成都砖柵子等地,因断代不知其祖先所至。即使二四五房后人也有因时间过长和其他因素造成无法延续。
配图:干建农
|
|
 姓名:干建农 总版主  户籍地址:江苏省南京市白下区 积分:22946 最近:18-08-04 网站身份:副管理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