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给奋战在抗震救灾第一线的共产党员 源自:新华网 一名共产党员的艰难选择 新华网北京5月18日电 题:废墟上,党旗依然高高飘扬 ——献给奋战在抗震救灾第一线的共产党员 新华社记者李亚杰 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降临美丽的巴蜀大地。 时间指针凝固在5月12日14时28分。就在房倒屋塌的村屯里,在山石飞滚的山梁上,在抢修毁损的公路处,人们又见到那亲切的身影——共产党人,大家又听到那熟悉的名字——共产党员。 一块红煤可以引燃千万块煤,一颗红亮的心可以引红千万颗心。现实又一次昭示: 越是在危难时刻,中国共产党人就越能显示出中华民族中流砥柱的作用,就越能挺起不屈的脊梁,用实际行动抒写伟大的忠诚,就越能表现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英雄本色。 主震方止,余震仍频。巴蜀大地伤痕累累,但在每一处废墟上,鲜红的党旗依然高高飘扬,共产党员的臂膀力挽狂澜。 命令·急令·号令——一个个挺身而出的共产党人、一个个迎难而上的共产党人聚集起来,凝成铁拳,向抗震救灾一线前进,进! 灾难从天而降,回龙沟山崩地裂,地动山遥 彭州回龙沟景区与汶川县仅一山之隔,是这次受灾最严重的地方之一。 危急关头,回龙沟宝山村114名共产党员,在村党委书记贾正方带领下,站在抗震救灾的最前列,哪里最危险、最需要,就奋不顾身地冲向哪里,成为当地排危除险“先锋队”。 宝山村村民们称赞38岁共产党员干志军:生死面前,没有独自逃生,而是带领村民奋战,经过31个小时跋山涉水,将13名村民和两个被困游客,全部带到安全地带…… 干志军,宝山村村办企业桂花水电站负责人。“当时我们那里有13个人。我第一个感觉地震来了,赶紧从工作房间逃了出来。但我立即意识到,还有村民在里边,我又赶紧折返回去,这时山上滑落下来的石头不断地朝发电站冲过来,发出巨响。” 冲进发电站机房,干志军大喊:“快出来,地震来了1村民郝晓蓉满脸灰尘地从楼道口艰难探出脑袋,干志军赶紧上前一把将她拉了上来。紧接着,老共产党员谢正清冲了出来,与干志军会合。与此同时,又一阵呼救声传来,村民徐明英腰部受伤,干志军与谢正清将其搀扶到屋外…… 桂花电站距离宝山村仅3公里,地震发生后,岩层不断垮塌,逃生的公路被阻断,只得翻山找路。就在村民们从电站逃离不到30分钟,两山的泥石流奔涌而下,电站瞬间被淹没…… 在干志军带领下,村民们爬上距离河堤500米的半山腰,这时山上滚石越来越多,大家只好躲藏起来,不敢前行。13日5时,山里形势越来越严重,干志军又继续带领村民们翻山越岭…… 13日晚上9时,疲惫不堪的干志军和村民们终于出现在宝山村村口。鏖战31个小时,共产党员干志军带领受困村民和受伤人员成功脱险! “灾情就是急令,就是命令,就是号令”。 面对重大灾难,无数像干志军这样的共产党员,坚决听从党的指挥和人民的召唤,始终站在抗震救灾第一线英勇战斗、冲锋在前,用对党和人民的热爱,在抗震救灾中筑起震不垮压不塌的坚强堡垒。 ——在阿坝州,全州党员都紧急动员起来抗震救灾,许多党员在一线连续奋战几天几夜不休息。小金县日隆镇双雕村党支部书记余志全在抗震抢险中连续工作后,突发疾病倒在第一线。 ——在绵阳,当组织救灾突击队赴一线抗震救灾令发出仅仅两个小时,600多名年富力强的党员干部就踊跃报名参加。 ——在雅安,第一时间成立了上千人的党员抢险突击队和青年抢险突击队,冒着生命危险紧急抢救受困伤员。 ——在彭州,白鹿镇关沟村党员袁书带领群众从废墟中抢救出受伤的邻居,并将20多名群众转移到安全地带。安顿下来后,大家才知道他的哥哥、嫂子还被埋在废墟中。 …… 无疑,这是一场与死神赛跑的生死搏斗。 广大党员奋不顾身,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赢得了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赞誉。 他们在灾情最严重的地方,主动承担最艰苦的工作,冒雨深入村组、农户搜集灾情,抢救伤员,稳定民心,组织群众转移…… 他们把生死置之度外,在断瓦残垣中搜寻,在倾盆大雨里穿行,及时疏散并安全转移孤寡老人和行动不便人员,夜以继日地奋战在抗震救灾第一线…… 他们主动深入第一线抢救伤员,把灾区困难群众当成亲人和朋友,身上被伤员的血染红了,被无情的雨浇透了,全然不顾累与饿…… “党在,希望就在”—— 这是在抗震救灾特殊战场上,共产党员最响亮的冲锋号。 四川汶川地震抗震救灾特别专题 原文源自: http://news.qq.com/a/20080518/003042.htm</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