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g ]
[ reg ]
 
  首页 >> 崛起论坛 >> 历史追忆 >> 查看帖子
   本版版主:干生洪   
   石狮最具特色的姓氏:干姓  
    
    姓名:干建农 总版主
    
    户籍地址:
江苏省南京市白下区
    积分:22946
    最近:18-08-04
  发表:2011-06-12 08:02:36 人气:1528 回复:0 查看用户信息 回复该贴 给干建农发站内短信 楼主

  
                    石狮最具特色的姓氏:干姓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宗亲姓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民间有巨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石狮市志办和报社联合推出石狮姓氏考证,对石狮姓氏起源、姓氏分布、姓氏人口作一个述说,为石狮籍市民、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追根溯源提供佐证。由于年代久远,资料可能不详尽,特别是海外侨亲迁徙分布情况,有遗漏之处在所难免。为了更准确了解石狮姓氏情况,希望读者能够提供详实资料,共同完善石狮姓氏考证。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姓氏,是一个记载丰富历史的文化符号,又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文化现象,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一份最珍贵遗产。

    石狮历史悠久。唐高宗总章二年(669年),朝庭先后派河南固始人陈政率兵3600名、45姓,和其兄弟陈敏、陈敷率兵3000余人、58姓军校入闽执行军事任务。后陈政兄弟及其部属大多在漳州一带定居,而其中有陈、卢、江、高等姓,分迁于晋江流域两岸,部份定居石狮滨海平原。

    唐德宗贞元十九年(803年),福建观察使柳冕奏设“万安牧马监”于泉州,牧马监陈渊率陈、蔡、许、翁、李、张、黄、王、吕、刘、洪、林等十二姓氏入闽协谋拓荒。

    唐末五代时期,朝廷式微,中原战乱,光州固始人王潮、王审邽、王审知兄弟于光启元年(885年)随王绪统军入闽,俗称“十八姓从王”,这18姓指的只是军校。王绪生性猜忌多疑,滥杀无辜。后在南安发生兵变,王绪自杀。王潮代之,于光启二年(886年)入泉州。据新编《固始县志》载,随王审知入闽者约5000人,有陈、李、张、吴、蔡、杨、郑、谢、郭、曾、周、廖、庄、苏、何、高、詹、林、沈、施、卢、孙、傅、马、董、萨、韩、驺、蒋、黄、包、袁、赖、邹等34姓。再参照史志谱牒记载,唐代入闽的姓氏高达71姓。宋代,相继约有50个姓入闽定居,其中赵、简、游、范、杜、姜、田、女、邵、童、饶、华、凌、俞、钱等姓,是此前未曾入闽的。元、明、清三代,入闽的主要是少数民族姓氏,如回族的丁、郭,蒙古族的萨,满族的粘、浦等。

    石狮户籍人口中究竟拥有多少个姓氏?多年以来,石狮社会各界的说法莫衷一是。准确的答案是:361个姓氏,这是石狮市志办在首次编撰《石狮市姓氏志》时,透露出的准确信息。

    石狮“十大姓氏”蔡为首。截至2007年12月底,市公安局户籍科统计出我市户籍人口总数为31.1947万人。蔡姓人口数最多,为59388人;其次为王姓,为31496人;第三为邱姓,为24962人;第四为林姓,为22969人;第五、六、七、八位为吴、陈、黄、李姓,人数均为1万多人,十大姓氏居第九、十位的是许、洪姓,人数分别为0.9884万人和0.8886万人。前十位“大姓”人口数共有215075人,占全市户籍总人口数的68.9%;全市31.1%的“少数姓氏”人口“占据”了全市97.23%的姓氏。

    有203个姓氏人口不足10人。有意思的是,在全市361个姓氏中,人口数不足10人的竟有203个。人口仅有1人的竟然有77个姓。像“小”、“仝”、“稂”、“兀”等在全国也是稀罕的姓,但对全国来说,有些像“阎”、“厉”、“毕”等并非属最小姓之列的姓,家喻户晓的人物有阎宝航、厉有为、毕克等现代名人,历史名人就更多得难以计数了,而在石狮居然也是只有1个人、连“同伴”都没有的“独姓氏”。只有2个人的姓有44个之多;只有1、2个人的姓的“孤独姓氏”有121个之多,占全市总姓氏数的33.52%。

    石狮姓氏的源流、分布、演变等,是一部石狮社会、文化、经济发展的历史长卷。考古发现,石狮在末次冰川期间(距今约1500—23000年)就有先人活动。春秋战国时期,古越人在这里繁衍生息、陆耕海渔。汉代以后,有北方汉人入迁。晋永嘉年间(307—312年),中州动荡,中原民众大量入闽,属于衣冠士族的有林、黄、陈、郑、詹、邱、何、胡八姓,其他还有杨、钟、翁、温、卓等姓,他们主要聚居于建溪、闽江下游及晋江两岸交通方便、土地肥沃之处。石狮就是其中一个重要地区。全市各姓氏宗亲正在编纂各自的姓氏志,许多动人的故事正在搜集和辑录之中。石狮市社会各界极其关注着《石狮市姓氏志》编纂、出版过程,许多港澳台同胞、海外侨亲们,也急盼该部集石狮姓氏之大全的著作早日问世。

石狮最具特色的姓氏:干姓与粘姓

干姓

    一、溯源
1、以国为姓。古代有干国(在江苏扬州一带),春秋时被吴国所灭,国人以国名为姓,遂成干氏。

    2、出自子姓。春秋时,宋国有一大夫干犨,他的后代子孙以他的名字中“干”字为姓,亦称干氏。

    3、源于姬姓。周时有古邗国,为周武王姬发之子姬邗叔所建,后被郑国所灭,变成郑国的一个邑地,子孙去邑作干,成为干姓。

    4、以邑为姓。干隧,战国时地名,越王擒吴王夫差之所(今江苏吴县西北),此地人多为干姓。

    5、北魏时,鲜卑族纥干氏、厘若干氏,入中原后汉化,改为干氏。

    二、肇基

    干氏乃蒙古族人,明洪武年间永宁建卫时,蒙古将军干八秃贴木儿由天津卫调任永宁卫指挥使(正三品)。从第二代起即以“干”为姓。

    干八秃贴木儿因随郑和下西洋,功受封爵。子孙六代均袭永宁卫指挥使。至明末变乱,干氏族人或迁徙江北或移居江南,以避祸乱。有十世祖干赓俞,任福清办政,身故,妣佘氏运棺回永宁安葬,后移晋江居住。清康熙辛丑年,十一世祖干元振,奉旨移福州候官县四十四都玉兰谷集贤境居住。后又有分支永泰县。

    永宁干氏祠堂尚有对联:麟阁赐姓家声远、鳌峰立德世泽长;皇家赐姓立德立功振凤岗奕代诗书绳祖武、晋邑派分为忠为孝图麟阁累朝簪笏焕人文。堂号为:“颖川衍派”。存有《鳌城干姓族谱》一部。辈份排序:“士呈光祖德,垂裕耀后昆,作述能继志,千古作功勋”。

    三、分布

    据石狮市公安局户籍数据统计,截止2007年12月,干氏有人口30人(8户),均聚居于永宁居委会。

    四、文物

    现尚存有“永宁万户候干君督屯德政之碑”、“卫候俨峰干君德政碑记”各一方。原立于永宁西门(永清门)外,文革时被砸为数段,今移置于城东镇海石边。

    五、人物

干宗亮:明代永宁卫人。其入永宁先祖干八秃帖木儿,原籍河北通州。于洪武后期官拜永宁卫指挥司指挥使,“世袭其职,由家焉”。干宗亮活动年代约在明正德末(1516~1521)到明神宗万历(1573~1593)初。他“工为诗”,与晋江人陈鸥、朱汶、江一鲤、朱梧结立“诗社”,一时号称“晋江五子”。干宗亮诗歌的艺术特色在于“格调清越,音节铿锵,而无矫举匡拂之意”,这与他的思想意识有很大的联系。他不受传统思想束缚,追求自我意识;不热衷科举,不为时俗所累,洒脱自在,他性情“跌宕自豪,嗜酒不羁”。干宗亮的创作不被一些正统观念浓的人所接受,“旁观者笑为狂谬,甚或加指斥”,但他执着于自己的艺术观点,不流于时俗,“独喜自得”。“晋江五子”曾有诗集《五子诗集》(晋江人参政王慎中作序),干宗亮的诗因年久散失,存世有《送派上人移栖巢云》等篇。

源自:http://www.tite.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0594&ordertype=1&page=1


网易BLOG地址:http://nong0916.blog.163.com

新浪BLOG地址:http://blog.sina.com.cn/nong0916

    ——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论坛图例: 发贴者信息  引用留言  删除  编辑  发站内短信 
回复该贴(划勾则可以直接回复该贴)

加入收藏 | 关于本站 | 设为首页 | 与我联系 | 管理入口

  2008-2023 版权所有 苏ICP备08022975号
 Server:31Ms  DB: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