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g ]
[ reg ]
 
  首页 >> 崛起论坛 >> 清茶斋 >> 查看帖子
   本版版主:干恩成   
   干氏名人博客:如果你是李连杰  
    
    姓名:干苏宁 VIP会员
    
    户籍地址:
江苏省镇江市京口区
    积分:3815
    最近:11-03-03
  发表:2009-06-22 16:34:32 人气:546 回复:0 查看用户信息 回复该贴 给干苏宁发站内短信 楼主

  [干氏名人博客]


                             如果你是李连杰


                      中国人民大学   干春松博士


    李连杰可能已经是新加坡人了,大家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滋味。

    我的问题是,如果你是李连杰,你有很多选择国籍的机会,那么你是否依然想成为中国人。

    如果学究一下,“中国”并不是一个国家的名称,在历史上,称“中国”更多意味着文化和价值上的优越,所以,说自己是中国人,则是相对于别的那些文化不甚发达的地区来说的。当时有一种说法就是夷和狄,他们是“有待于”被文明教化的人。(你大概听过厉以宁教授把人分为“富人”和“待富”的说法,其实也是中国传统的继承和发扬而已,没什么新鲜的。)

    因此,当明朝被清朝取代之后,很多朝鲜人和日本人纷纷觉得他们才是真正的“中国”人。

    这就是说,对于中国来说,把人固定在某一个固定的“国籍”对于“中国人”来说,只是一个不长的时间。比如我们春秋战国时代,有秦国、鲁国等,也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国家。有一些人就会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国家去寻找机会。那时侯很多人到秦国去找机会,比如苏秦、张仪还有后来的商鞅,有时候是一次不成再去一次。孔老夫子,就是因为在鲁国过得不开心,所以才周游列国,因为一直没找到机会,又只能回到鲁国教书的。

     还有一个伍子胥本为楚国人。性刚强,青少年时,即好文习武,勇而多谋。周景王二十三年(前522),因遭楚太子少傅费无忌陷害,父、兄为楚平王所杀,被迫出逃楚国,发誓必倾覆楚国,以报杀亲之仇。后来就借助吴国的势力报了仇,按现在的标准,伍子胥简直是将私仇凌驾于国家利益之上了。

     说到传统中国人,真是十分的有胸怀,有气度,比如中国政治的理想就是让那些不是中国人的人羡慕中国的声教文明,自觉地向往、学习、归附。中庸说:“柔远人则四方归之”,将那些不习我们文化的人用远近来区分,这简直是儒家气概的最好表达。

    中国的一些人,经常说中国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过的文化,这样的说法相当的似是而非,理论上说,西方文化也没有中断过,看西方的文化史从希腊罗马讲起,把这些看成是他们文化的共同源头,何尝不是一种很好的延续呢。如果把他看作是绝对精神的延续,那么其一致性就很突出。

    其实,中国古代的历史学家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他们在编写二十四史的时候,可不管你是那个民族的,只要你统治了中原,认同中国文化,那么就是政权的合法性的依据了。所以中庸式的宏大,时常能体现出来。

    但是近代以来,我们的国家观念变了。按施米特的说法,政治活动的重点变成了区分敌友。比如最初,我们认定那些西方东洋的列强是我们的敌人,后来,我们中国人互相仇视,国民党和共产党杀得个不亦乐乎。我们建立了一个在历史上也算得上的统辖地域广大的国家。

    但是我们却对国家有了很多新的看法,一个人爱国,是必须的,有一句肯尼迪的话最让我们激动:不要问国家给了我什么,而是要问自己为国家贡献了什么。”不过有时候想,国家的本质是什么,国家与国民难道是一个单方面的义务吗?

     最起码,国家就是要让居住在这些地域上的人幸福快乐,而如果有一些人不能在这个区域感觉到快乐,那么他是否有权力改变自己的国籍,李连杰便是这样的一个人。

     一个电影明星,如果他并没有以“爱国者”的身份出现,或者说他的成功如果不是因为“爱国”,那么他离开这个国家便不能成为他的一个罪状。相比于有些以“爱国”招摇的“澳大利亚人”,李连杰也算是一个相对真诚的人。

     一个国家,如果不能达到远者来,至少应该做到国民以成为这个国家的一分子而光荣,如果这个国家的国民特别希望成为别的国家的人,那么要谴责的可能不是这些想改变国籍的人,而是让这些不愿意成为你的一分子的国家的问题。

      如果我不是北京人,即使我在北京工作,那么我便不能享受北京人的待遇,这在有一些国家是非法的,但是在我们国家的正常的,也就是说,当一个国家的国民,在自己的国家里不能享受基本的平等权利,那你就可以想像自己所拥有的权力的“范围”。

      而如果有一个国家,他能让你享有这样的权力,你会如何选择?

      李连杰有很多的钱,他有这个能力改变自己的国籍,这是他的自由。

      可惜,我不是李连杰,我也没那么多钱


原文源自:干春松的博客
论坛图例: 发贴者信息  引用留言  删除  编辑  发站内短信 
回复该贴(划勾则可以直接回复该贴)

加入收藏 | 关于本站 | 设为首页 | 与我联系 | 管理入口

  2008-2023 版权所有 苏ICP备08022975号
 Server:47Ms  DB: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