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姓名:干苏宁 VIP会员  户籍地址:江苏省镇江市京口区 积分:3815 最近:11-03-03
|
发表:2009-07-10 17:27:15 人气:437 回复:0
|
楼主 |
被“符号化”了的央视主持人
中国人民大学 干春松博士
最近有两件事,我觉得很有意思
一是重庆的假民族身份考生问题。
一堆有点权的家长把自己的孩子弄成少数民族,这样的高考的时候可以加20分。这样的事,在全国各地都有,可是重庆弄得太狠,导致去年上北大文科的基本上都是少数民族和运动员,最终东窗事发,特别是今年的状元被发现是改过身份的,且其父居然是招办主任。何状元(据说是为了保护未成年,他们的名字不被公布,何状元是不幸的,但我在这里也打个马赛克吧。),先是被港大拒绝,最是被北大拒绝,在受尽网络的追打之后,最终被重庆那边判定,干脆就失去了上学的资格。
在中国,做坏事就一定要做在前头,等到民愤极大,就不太好办,何状元的问题在于时机错了,要是在去年就安全国关了。这也难怪家长觉得冤。
不过,这两天舆论的口气变了,在小何失去上学机会的时候,突然有很多人开始同情何状元,认为其错误在父母,而不应剥夺他的的上学资格,甚至说这样的事会影响他的一辈子。
我们的老祖宗比较看不上“妇人之仁”,就是同情不在正地方。何的问题的关键是破坏了程序公正,所以对何的处理是出于对于破坏程序公正的事件的纠正。因此我坚决同意剥夺这三十一位考生的入学资格。
一个社会是有一系列的规则组成的,中国人权力意识强,人情和面子一大堆,所以经常会有一些潜规则,如果不加以打击,事情总是很难收拾。高考制度是中国最公平的制度,但经过一系列所谓的“素质教育”改革,越发的不公平了。我个人的意见甚至不主张“推荐”和任何形式的加分,因为这些所谓的特殊政策,也就是在基本规则外的“补充条例”一般都成为权贵们破坏规则的途径。比如推荐吧,一开始可能有一些优秀的学生被推荐的,但现在基本上是地方官员解决自己孩子上学的一个捷径。
显然,对于何状元的同情,就是对于规则的漠视,对于他的同情和爱,应该体现在对他的安慰和鼓励上,而不应该建立在对规则的践踏上。
我相信凭何状元的实力,他明年可以光明正大地考上理想的大学。
二是邢质斌退休事件。
很多人因为讨厌新闻联播,顺便恨屋及她,这对她相当的不公平。
新闻联播我自己很少看,我知道这是一个体现权力、金钱、自吹自擂、欺骗等各类因素在一起的一档特殊的节目,加上包装得一本正经,所以很多人不喜欢。
但是,很显然,大家讨厌新闻联播,主要是讨厌其所体现的某些价值观上的问题,而邢质斌作为这个节目的象征,且比较有以前意识形态论战时期的声音特点,被当做新闻联播的替罪羊,所以他的退休,没有得到人的祝福。
我觉得播音员是一个工作,就完成其工作而言,邢质斌应该是很出色的。而且很少别的问题,这一点与另外一位比较说不清的男一号,有很大的不同。新闻联播的假模假式,并不能怪他。要说新闻联播变成什么样,不说邢质斌,就是中央台的台长恐怕也无权决定。新闻联播如果改了,那么意味着政治模式和价值观念的重大变革。
所以,大家通过攻击邢质斌来攻击新闻联播,甚至更多的东西,这对于一个严谨对待自己工作的人是很不公平的。打一个不恰当的比喻,被镇压和枪决的许多人的家属,根本不会把怨气对着那些刽子手,因为对于刽子手来说,杀人是他的工作,他不能去承担判决是否恰当的责任。
中国人比较愿意讲道德,后来我们引入了很多不错的制度,认为讲道德是不好的,比较容易伪善,但是我们也没有做好遵守规矩的准备,总要弄一些“例外”。所以最后的结果是既不讲道德,也不讲规矩。
这就是我们生活的世界,一个卑鄙的世界。
但是,我们还是要区分一些事实,把爱,给那些值得爱的人,当然也要把恨,给那些可恨的人。
原文源自:干春松的博客
标题由引用者修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