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g ]
[ reg ]
 
  首页 >> 崛起论坛 >> 清茶斋 >> 查看帖子
   本版版主:干恩成   
   干春松博士精彩博文:师生之间的那些鸡毛蒜皮  
    
    姓名:干苏宁 VIP会员
    
    户籍地址:
江苏省镇江市京口区
    积分:3815
    最近:11-03-03
  发表:2009-10-27 16:40:27 人气:547 回复:0 查看用户信息 回复该贴 给干苏宁发站内短信 楼主

  
                     师生之间的那些鸡毛蒜皮


                         干春松博士




      收到一个远方的学生的电话,说了一些令人高兴的事。

      当然主要是高兴着学生的高兴。

      想起她上半年回去找工作,但一直没有着落的着急劲,的确令人辛酸,但是有一个好的结果,却会使那些经历成为财富,那些磨难成为阅历,

      的确,每次接到学生打来的电话和发来的短信,总是让人高兴。教过一个国防班学生,现在已经在部队集训,因为集训期间手机是要被收起来的,而他在短短的放风的时间内,发了一个短信过来,如此这般,总会让我觉得做老师,简直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工作。

     有一些学生去了外国,真替他们高兴,因为有了新的天地,以后会有更好的发展空间。也替他们担心,一个陌生的环境,繁重的学习任务。不过,接到他们的越洋电话,介绍在那边的生活情况,真令人高兴。有时候在电脑上看见他们,间断地聊几句,可以算是师友之间。

      还有一个学生,严格地说,我不能算她的老师,她只是来旁听了一次课,有趣的是,我们是通过博客有了交流,有一阵失去了联络,但突然,今年她考入了人大,她说,去年她曾经被上海的一所大学录取,她放弃了,今年又考,终于得偿所愿。我有时候异想天开地觉得,要是有一些学生是因为我这个老师而选择了我所在的学校。那也太牛了一些。

      对于老师,最近有点社会评价低落,主要是师德问题。但也有体制的问题,有些学校,一个老师带几十个学生,老师和学生之间很难认识,好在我所在的学校,一般一年也就一个博士,一个硕士,虽然也已经忙得不亦乐乎,但总算还应付得过来。

      现在的大学,技能的训练已经超过知识的学习,对于我这样的教“非技能”课的老师而言,多少是一种挑战。有时甚至会觉得自己沉潜其中,百转千回的那些体会,是否真的对别人有益。间或有一两个学生表示要从学,多少也会劝他们深思熟悉,因为,在金钱的唯一标准面前,“博雅”有时足以让他们在今后的生活中深受理想主义的苦难。

      在我对面的书架里,放着一个鱼的化石,是一个现在已然在另一大学读书的学生送的,为什么要摆在对面,主要是觉得,人文学科的老师其实是一个活化石般的职业。

      今天有一个学生来信说,老师,你的博客被封了吗?另一个电话提醒说,都两周没有更新了。说实在的,这个学期因为在北京语言大学帮我的一个师兄代课,甚为辛苦,因此,更新之迟缓乃是不得不然。但,既然这是一个师生的“公共空间”,适时提供一些“咖啡”和“奶茶”乃是不容怠慢的啊。




源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0400ae0100fj75.html



论坛图例: 发贴者信息  引用留言  删除  编辑  发站内短信 
回复该贴(划勾则可以直接回复该贴)

加入收藏 | 关于本站 | 设为首页 | 与我联系 | 管理入口

  2008-2023 版权所有 苏ICP备08022975号
 Server:31Ms  DB: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