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南昌市百花洲小学 干苏婷 今天,我终于上完了我的参赛课《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在紧张、兴奋之余写下如下文字: 这节课我的总体设计思路是:品读结合、读议结合,因为它是深入语境地有效手段; 疑问主要从文本中来,答案主要从文本中去找,要不离文本,紧抠词语,有时要咬文嚼字。 学生的自主学习方式多样,活动时间占一节课的三分之二。我本身的情感也很到位,有节奏、有韵味,自信、放得开。预设后的生成主要在我的意料之中,有些在意料之外。有几处亮点: 其一,开课时齐读课题3遍,就课题质疑,学生提出了两处关键的问题:谁和我们一样?什么是享受春天?然后带着这个问题自学。 其二,个性化朗读。我让学生自选一节诗来读,我不作任何朗读技巧的指导,只是一遍遍地反问学生:你读得很气愤,你为什么要这样读?你把最后这个问句读得特别重,你为什么要这样读?允许学生采用多种读法来表达情感,真正使朗读成为学生个性化的行为。 其三,在读中回答问题。当学生选读第5节时,我发现在自学时有一个男同学在省略号处产生了疑问,我现场修改了自己的教案,没有由我来提问,而是由这个男同学来问:“诗歌的结尾为什么有个省略号?”从而引发学生的思考,学生想到了作者没有说完的话,那就是隐藏在文本后而后话──和我们一样享受和平,此时,我板书了──“享受和平”四个字,并问学生:“开课时你们提出的问题,现在能回答了吗?”结果说学生说到了,我马上板书──全世界儿童。做到了问题由学生提出又由学生解答。 其四,激情拓展: 备课时,我偶然从一本《读者》杂志上发现了四幅获奖的法新社摄影作品,而且全是孩子在战争中饱受摧残的。我配上郭峰的《让世界充满爱》的背景音乐,十分煽情。我先自己就最难写的一副图写了一节小诗:七八九岁的年龄,本该在校园里学习知识,可是这位身背泰迪熊的男孩却举着枪惊恐万状,这究竟是为什么?然后让学生现场填词。从现场的生成情况来看,和我预设的差不多:婴儿睡在货车下和非洲女孩失去父母的两幅容易写,写的人较多。伊拉克少女失去家园的有一个孩子写了,写得也较好,我事先怕写不到的,但事实有人写了,我很开心。
婷婷姐姐: 你好!我是四年级的一名同学,从上个学期开始,我换了新同桌,可是我发现总是不能与他和睦相处,我们遇到一点小事总是吵架,闹别扭,弄得我们俩人心情都不好,我想和她好好相处,可是又不知道该怎么做?您能帮助我吗? 需要帮助的笨笨熊
笨笨熊: 你好!你所遇到的问题在同学们中间非常普遍。好想和同桌好好相处,这种想法是非常好的。为什么落到行动上就行不通了呢?你应该冷静地分析一下,每次吵架是谁的原因呢?如果是自己的原因,那就应该放下架子,非常真诚地、主动地向他说明情况、承认错误;如果是她的原因呢,那你应该宽容一点,不要再斤斤计较。这样的话,是不是就不会再吵架,闹别扭了呢?和同桌相处,宽容和理解最重要。
希望你和同桌能和谐相处,拥有越来越多的朋友!
南昌市百花洲小学 干苏婷
在我们交往的同学中,有许多要好的朋友。可是男孩子很少有女孩子做朋友,同样,女孩子也很少有男孩子做朋友。虽然我们很希望有一些异性朋友,和他们在一起时我们很快乐。可是我们却不敢有异性朋友,因为如果我们和女孩子交朋友,别人就会笑话我们,并且会孤立我们。同样,女孩子如果同男同学交朋友,也会是一样的命运。而且,爸爸妈妈和老师也不准我们交异性朋友,他们害怕我们会“早恋”,会影响学习,会影响我们健康成长,因为,他们说我们不能控制自己,处在“危险期”。还有的男孩子说:“和女孩子一起玩没劲,女孩子们婆婆妈妈,太娇气,一点男子汉气慨都没有。”而女孩子们则认为“男孩子们都是马大哈,容易冲动,没有人情味。”这些都阻碍了我们与异性同学交往。
但是,如果我们交往的都是同性朋友,是不是我们的生活中缺少了点什么?因为,异性同学身上有许多品质是我们所不具备的,比如女孩子的细心与体贴,会关心别人;男孩子的果断与勇敢,大方,热情,爱帮助人等。既然我们都需要异性同学做朋友,那我们应该如何与异性同学交往才不影响我们的学习呢?婷婷姐姐向大家提出几条建议,希望你能多交几个朋友:
1、做到像与同性同学一样跟异性同学交往。
2、不要过分在乎别人怎么说,只要我们是对的,是正常的,就不要怕别人笑话。
3、与异性交往时要相互关心,相互帮助,吸收对方的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并且培养共同的兴趣爱好。
同学们,你有过每次定的目标都难以实现,比如说,双休日打算复习什么功课或者做某件事,都不会按计划进行,老是放弃。
在心理学上,有个“心理暗示”的说法。心理暗示就好像给人贴上了一个标签,人常常会如标签所标明的那样发展。有人把这叫做“标签效应”。你的学习目标肯定多数是实现了的,不然怎么会有“学习还不错的”结果?问题是,你的“我每次定的目标都不会实现”,给自己贴了一个消极的“标签”,它不断地给你一种消极暗示:我定了目标也不能实现。于是,你不知不觉中就会放弃了努力,你的目标就真的不能实现了。这似乎又提供了证据,你的目标就更难于实现了。
心理学的实验证实了这一点。实验以100个医学院学生为被试,分为两组,各50人。第一组分配了红色胶囊包装的兴奋剂,第二组则分配了蓝色胶囊包装的镇定剂。实际上胶囊里面的药粉却调了包。结果吃了红色胶囊的一组很兴奋,吃了蓝色胶囊的一组则很平静。可见,是
他们不同的心理暗示抑制了身体用药后的生化反应。就是这样,当人自认为是怎样时,他的神经系统便会传达一个不容置疑的指令,“命令”人随之发生相应的改变。这便是标签效应的原理。所以,你要赶紧给自己换一个积极的标签:我是个定了目标就能实现的人。经常地这样想,就会出现积极的标签效应——你的目标就能够实现了。为了更好地自己实现目标,下面的办法还可以帮助你。
首先是目标要切合实际。
再有是用心理除法分解目标。
有些同学给自己定的目标总想着一下子实现,又不可能,于是白白地给自己增加了心理压力。还有的同学目标定的不小,可就是不肯做好眼前的一件一件的极小的事,比如,弄懂一道习题,记好一个英语单词,学会一个成语,等等。这些事情虽小,可大目标正是靠它们累积起来的。而小目标又是很容易实现的。所以要学会把大目标分解为若干层次的小目标,这叫做目标分解法。它可以分散人对大目标的注意,而着眼于一个个较容易达到的小目标,从而减轻心理压力,增强信心,实现目标。由于这种分解只是心理上的,所以有的心理学家把这种方法称之为“心理除法”。心理压力没有了,你就可以轻轻松松实现目标了。
小明的爸爸是一家电器商店的老板,有很多钱。平时,小明身上穿的是名牌衣服,手上戴着进口手表,脚下蹬的是名牌皮鞋,背的是名牌书包,用的是名牌文具,还有一个保姆每天接送她上学放学。小明生日的时候,他的爸爸还给他开了个生日派对,据小明说,单是那桌饭菜,就要好几千块钱。
小明的爸爸说,他小时候吃了不少苦,他不能再让小明吃苦了,所以就给小明一点钱,算是补偿。小明爸爸的用意是好的,但这样的做法也是不对的.我们中国有句古话:坐吃山空。意思是说,即使是一座山一样的财富,如果只是坐在那里不断使用,也会有一天用完的。
同学们都知道,我们上学读书是为了学习知识,将来做个有学识的人。如果我们只知道吃喝玩乐,就什么都学不到,等我们长大后,我们就不能振兴我们的祖国,甚至,我们可能连工作都找不到,不能养活自己,那怎么办?
还有,我们的国家还有好多贫困地区,如果我们把爸爸妈妈给我们的零用钱积起来,捐赠给希望工程,帮助那些因贫困而失学的孩子,那该多有意义呀!
所以,同学们要记住,爸爸妈妈的钱不是我们的,不能乱花。我们要用钱也要靠自己的劳动和汗水去换得。在外国,小学生花的零用钱都是小学生自己给家里做家务活,给邻居送报纸得来的。我们要用钱,也一定要用在关键的地方。我们是学生,我们的任务是要认真学习,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我们还要养成勤劳勇敢、乐于助人的品格,这样我们才能做个好学生。
在我们班上,总有一些同学不知该怎样与人相处,其实,这些同学就是不知怎样团结同学。在同学的交往过程中,我们很容易和自己有相同兴趣和爱好,有相同学志向的同学建立亲密的伙伴关系。但对那些兴趣并不相投的同学呢?我们也应主动、积极地搞好关系。
我认为主动团结同学并不等于拉帮结派或讲“哥们义气”。主动团结同学应当真诚、友善地对待每一位同学,没有个人的私心杂念。而拉帮结派或讲“哥们义气”看似也是主动团结同学,但它却是一种不正常的交际心态,这些同学要么跟一部分同学很好,要么跟另一部分同学关系很僵,他们组成“帮派”一般都抱有个人的小目的,或者为了从其它同学那里捞一点好处,或者是为了对抗那些自己恨过或对自己不满的同学,他们的交际心态并不诚实。
“真诚是友谊的桥梁”,只有主动、真诚地与同学交往,才会拥有一份好人缘。希望你开阔心胸,主动地团结那一小部分“和你作对”的同学,相信你有这个能力“化敌为友”的!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1/1页 6条 10条/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