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g ]
[ reg ]
 
  首页 >> 崛起论坛 >> 亲友主场 >> 查看帖子
   本版版主:干建勇   
   [原创]中华干氏家族 苏皖2019元旦宗亲联谊会  
    
    姓名:干海波 卓越贡献
    
    户籍地址: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
    积分:7091
    最近:23-09-09
  发表:2019-01-04 13:55:30 人气:950 回复:0 查看用户信息 回复该贴 给干海波发站内短信 楼主

  中华干氏家族 苏皖2019元旦宗亲联谊会,1月1日在江苏淮安古清口 干庄盛大举行!

中华干氏家族网 www.chinagan.org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家族宗亲土菜馆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传统花船欢迎仪式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家族宗亲开幕前看稿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家族宗亲发言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家族宗亲发言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家族宗亲发言


中华干氏家族网 www.chinagan.org

古清口景区位于淮阴区袁集乡桂塘村一带,历史上这里曾发生过许多传奇故事,有运河“锁钥”、“漕运咽喉”之称,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清代康熙、乾隆二帝为治理河道多次来到清口,向河臣面授治河机宜,并留下许多御笔碑刻。这里孕育了世界一流的治水技术和领先世界的一代治水名著《河防一览》,其文化底蕴深厚,是运河的中枢,奠定了淮安“南船北马”的基础。目前,古清口水网密集,自然生态条件优越,具有极大的旅游开发价值。秦时,古清口南岸偏西就设有淮阴县。南北朝时期,古清口为南北军事与交通要隘,在这一带筑有泗口城、角城、吴王城等。南宋在古清口南岸建有八里庄城抵御金兵。明清时,清江浦运河开通后,古清口作为黄淮运交汇处,也是国家治河治运的重点。

古清口今为新老里运河、中运河、废黄河、淮沭新河、盐河等多条河道的交汇处。北宋年间,境内较为太平,漕运、盐运得到进一步发展。政府鼓励垦殖,修复和增建灌溉设施,引进推广“占城稻”。苏轼在泗州留下的《再过泗上》中,有“黄柑紫蟹见江海,红稻白鱼饱儿女”之绝句,正是这一时期的生动写照。邗沟是中国最古老的运河之一,北宋著名文学家、苏门四学士之一的秦观曾写过一首《邗沟》诗:“霜落邗沟积水清,寒星无数傍船明。菰蒲深处疑无地,忽有人家笑语声。”全诗用白描手法,勾画出深秋季节的邗沟美丽恬静的自然风光,以及渔家欢乐自在的水上生活。南宋和金、元对峙时期,境内再度遭受兵火的荼毒,加之黄河夺淮带来的频繁水灾,使人民生活雪上加霜,经济萧条。宋元时期,府、州、县学普遍建立。文化名人过往颇多。苏轼在宦海中沉浮,至少有十余次经过淮上,留有“默数淮上十往来”的诗句。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盱眙第一山的宋元题刻,其中不乏苏轼、黄庭坚、米芾、蔡京、赵孟頫等大家的珍品。唐宋八大家之一王安石所作的《望淮口》、“米南宫”—米芾《赤岸阻风》、文天祥《小清口》、杨万里的《至洪泽》、萨都剌的《过淮河》、陈孚的《黄河谣》都是这一时期作品。其中 “排空卷云若飞电,随风逐浪庸何伤”“长淮绿于苔,飞下桐柏山。黄河忽西来,乱泻长淮间;冯夷鼓狂浪,峥嵘雪崖堕”等诗句常为今人引用。

明永乐年间,淮安漕运又兴,清江浦开始兴起。明中叶以后,黄河全面夺淮,境内水患愈演愈烈,农业衰落,鱼米之乡的盛景不再。明清两朝都委派大员驻淮治河,使这一时期的治水诗作进入鼎盛时期。这些作品或记述治水活动,或缅怀治水先贤,或赞美治水精神。如李东阳《送平江伯陈公漕还淮安》、王典《河堤工成》、丁大来的《平江伯祠》、顾炎武的《淮上有筑堤之役》、耿征雨的《淮堰》等。陈瑄在淮开清江浦,总理河运和漕运,多有建树。淮安人民为纪念这位治水名臣在里运河南岸建有平江伯祠。诗人丁大来留有:“无勋崇庙祀,历世叹公长。功业存疏凿,香烟重典章。水流新日月,人拜旧冠裳。明德依然是,丹青半夕阳”的赞美之词。同时期还留下许多表现淮水风高浪急、环境艰险的诗,如李东阳的《过黄河》、吴承恩的《瑞龙歌》、万寿祺的《清江浦》等,他们在诗中不得留下了“皆云龙怒驾狂涛,人力无由杀其势”“千里江淮一线横,浊河鼓浪未能平”等千古流传的诗句,也表达出赞叹官民团结,勇于征服自然,追求美好生活的深远意境。

转至http://www.sohu.com/a/286594240_100297631


中华干氏家族网http://www.chinagan.org
淮安之窗http://www.ha1860.com
淮安文工团http://www.hagwt.cn
通易网络传媒http://www.tyvip.net
明星360http://www.mx360.cn
百变模仿秀http://www.bbmfx.com
        
论坛图例: 发贴者信息  引用留言  删除  编辑  发站内短信 
回复该贴(划勾则可以直接回复该贴)

加入收藏 | 关于本站 | 设为首页 | 与我联系 | 管理入口

  2008-2023 版权所有 苏ICP备08022975号
 Server:31Ms  DB:5